双减双推双增强真干真抓真创新
——2021年度任城区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2021年11月22日
双减双推双增强 真干真抓真创新
——2021年度任城区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始建于1948年,目前共有东门校区、文体校区、创业城校区、运河校区四个校区。学校现有学生6609人,共129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309人。
学校坚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适美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以文化引领方向,以课程推动发展,以特色提升品质”的办学思路,按照“文化共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品牌共创”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多校区“和谐同步、特色彰显”的优质均衡发展。
本年度,在区教研中心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校针对办学规模持续扩张、青年教师迅猛增多的实际状况,以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训,确保教学质量为着力点;以聚焦核心素养,强化深度学习为关键点;以积极研发三级课程,打造办学特色为创新点,不断夯实教学常规、创新教学改革,各项教学工作蓬勃向上、协调推进,实现了新时代的新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全国五育融合实践联盟校、山东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工作品牌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国际象棋特色学校、济宁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先进学校、任城区教学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规范办学强管理
(一)因校制宜设置课程方案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实践探索。从“德育课程(立德)、健康课程(固本)、人文课程(至善)、科学课程(求真)、艺术课程(尚美)、实践课程(创新)”六大领域,构建了“国家课程保大局,特色课程显魅力”的一体两翼式的东门“适美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12月,荣获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学校;2021年3月,荣获“全国五育融合实践联盟校”;2021年5月,在山东省基础教育美育工作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一体化推进的实践探索》经验介绍;2021年11月,我校《基于文化传承的<童心·印迹>版画课程开发》和《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一体化推进的实践探索》在济宁市任城区首届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特等奖。
(二)有效“五管”促进“双减”落地
1.深化作业教学改革。学校积极践行作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实行作业闭环式管理。
(1)强化作业管理。我校提出“集体研究,精心设计,面向全体,尊重差异”16字方针,制定了学校作业教学指南,明确指出作业设置要夯实“五个无”:无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无手机打卡作业、无家长批改作业、无布置后不批改现象、每月一次“无作业日”。
(2)优化作业设计。各学科研究制定学科作业设计细则,进一步规范学科作业设置的类型、数量、时间及批改要求。我们将作业划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两部分,家庭作业又细化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其中拓展性作业分三个层次,由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选择。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研发实践性“长作业”;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凸显分层弹性作业;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探索项目化作业。
(3)深化作业评价。我校采用等级评价,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和评价符号鼓励学生,各学科各班级每周评选班级优秀作业,学校每学期举行学生“最好的自己”优秀作品成果展、教师学科优秀作业设计成果展。
2.课后服务打造温馨时刻。我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扎实落实“5+2”,积极探索“1+1”课后育人新课题:作业辅导1课时”,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多样化素质拓展1课时”,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3.手机、读物、睡眠、体质四项管理齐头并进。严禁学生手机进校园,实施睡眠管理调控单,细化读物管理,重视身心健康。坚守“无体育不教育”的理念,通过特色课间操、多彩体育活动保障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科学设置体育健身作业。2021年,我校女子篮球队在全区小学生篮球联赛中荣获冠军、女子足球队在全区小学生足球联赛中荣获季军。
(三)考试改革助力增值评价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评价指南》《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精神,坚持“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幸福的孩子”的评价理念,连续4年开展“适美好少年”系列评选活动,积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二、研训一体抓师资
(一)聚焦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通过集体宣誓、签订承诺书、师德报告会、师德标兵评选、包保责任和定期谈话制度等举措,强化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21年5月,荣获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先进学校;11月18日,在全区满意度工作会议上时秋静校长举行了经验介绍。
2.不断优化“1+N”模式。通过成立东门大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名师工作室、青年俱乐部、师徒结对发展共同体,开展党支部“彩虹专业行动”等举措,不断优化基于“同伴互助、携手共进”理念下的“1+N”教师团队发展模式。2021年7月,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工作品牌示范校。
3.订单培训量体裁衣。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上交发展意向书,确定培养层次,学校开设“菜单式”自选培训课程。课程设置有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线上教学技术、班主任管理技巧等。老师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方式和场合,更加灵活地进行个人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10月份举行了新入职教师见面课评选活动,11月份将举行青年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展示评选活动和课标教材教法检测。
4.持续邀请专家帮扶。今年我校经区教研中心推荐被确定为济宁市教科院第五批小学教育教学重点联系学校。9月15日,市教科院祝成彦副院长带领小学教研室蒋航科长、徐凤英老师、李涛老师、樊兆德老师一行5人,在区教研中心刘辉主任、小学教研室曹清梅主任、副姜丽霞主任等陪同下,到校开展教学视导暨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9月30日,祝成彦副院长、蒋航科长又再次到校调研工作,召开了以“强课提质 减负增效”为主题的市区校协同教研暨重点联系校交流活动。区教研中心各位专家经常到校指导学校教学改革。此外,学校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张春莉教授、杜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宁本涛教授、《中国德育》杂志社发展中心赵广忠主任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二)坚持“五维同步”,深化强课提质
结合集团化学校办学实际,我校完善了“随堂即时教研、天天网络教研、单周小教研、双周大教研、每月专题教研”的“五维同步”校本教研体制,进一步深化了“适美课堂”的研究。
通过“适趣情境、适宜任务、适切方式、适时反馈、适度拓展、适当评价”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断深化体现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努力探索体现深度学习四大维度的“适美课堂”教学模式,即设计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组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开展师生间生生间对话的过程,促进学生“乐知、乐思、乐学、乐问、乐研、乐评”,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强课提质的研究中,我们尝试进行了“三化”“三有”备课改革,即(1)知识条件化,让教材内容变得有深度、有情感,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2)知识情境化,让学生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3)知识结构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意义”。
我校紧紧围绕强课提质,构建了各学科“适美课堂”教学模式。上学期,开展了各学科“适美课堂”基本教学模式研究,初步形成了语文学科“ 适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探究交流,适当评价——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适度拓展”基本模式,数学学科“适趣情境,导入新课——适宜任务,研学新知——适度拓展,深入提升——适当评价,归纳总结”基本模式,英语学科“适趣导入——适时呈现——适度操练——适景拓展”基本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适趣导入、适时指导、适切方式、适度操练、适时反馈、适度拓展”基本模式等等。本学期,在学科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研究,如语文学科开展了“识字写字”、“习作”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学科开展了“计算”、“统计与概率”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等,进一步深化了追求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适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强课提质。
我校在进行备课改革和“适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同时,积极承办了济宁市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研讨会,袁文斐执教了研讨课《竹竿舞》,王成君副校长做了题为《适美教育强素养 特色体育耀东门》的学校体育教育典型经验介绍。学校还先后承办了市道德与法治、语文、美术、班主任等四项教师教学基本功评选活动,区思政课、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基于“生根校园、直抵教师、强课提质”理念的研训一体化措施,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一年来,朱虹副主任、唐晓甜老师分别在济宁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研讨会、市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执教公开课,王成君、包春芳进行了专题点评,有力地促进了对“适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杨硕、赵吉香、周梅双三位老师被推荐参加市基本功比赛,赵亚楠、冯苓苓、刘芳、杨硕等8位教师在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研讨课,王成君副校长、袁秀华副主任、包春芳副主任、房艳华老师等13人在区教学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介绍;唐晓甜、房艳华、赵亚楠三位教师经市区教研部门推荐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2021年9月,我校获区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名。
三、求是求新出特色
我校在推动“适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敢于在创新中出亮点,勇于在特色中铸品牌,已初步实现全体学生“人人有特长,生生有亮点”的良好育人成效。
(一)艺体特色百花齐放
学校全面启动艺体教育“2+2”项目工程,即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适美”特色课程一览表
学科 | 校区 | 特色课程 | 执教教师 |
音乐 | 东门校区 | 合唱、陶笛 | 解姣、朱永馨 |
文体校区 | 葫芦丝、舞蹈 | 杨卫红、周晗、史欣桐 | |
创业城校区 | 陶笛、合唱 | 张晗、高艳 | |
运河校区 | 葫芦丝、竖笛 | 崔庆铃、马妍 | |
体育 | 东门校区 | 武术、国际象棋、篮球 | 丁连广、王秀娟 |
文体校区 | 韵律操、足球、排球 | 顾燕、刘芳、孟海洋 | |
创业城校区 | 排球、足球 | 史跃峰、常鹏飞 | |
运河校区 | 花样跳绳、少年拳 | 仲崇超、张崇志 | |
美术 | 全校 | 版画、书法 | 阮鸿雁、仲海英等 |
(二)一校多品初显成效
中医药文化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场馆教学实现了“小切口大世界”的育人成效;2021年3月,《版画》校本课程被山东省教科院评选为优秀校本课程;6月,师生装置作品《版·生辉》、《花·似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展”在济南上进行展示;3月,音乐教研组作为济宁市音乐学科教研活动基地,其编排的《诗润四季》在“课改中国行(济宁任城)”活动中进行学生素养展示;6月,学生合唱歌曲《星火》在区中小学生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合唱展演活动和济宁市团市委建队节庆祝活动中进行展示,赢得与会人员高度评价;音乐教研组研发的《葫芦丝》、《陶笛》校本课程也深受学生喜爱;2021年8月,我校荣获山东省国际象棋特色学校。
(三)“5节活动”五育并举
学校每年都举办“悦·读”读书节、多彩艺术节、创新科技节、快乐体育节、光荣劳动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助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一大批优秀东门学子茁壮成长。2021年6月,赵星涵同学被评为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
四、家校共育同发展
学校通过健全家委会、定期家长会、建设家长学校、全员教师大家访、优秀家长评选及经验介绍、开设家长课程、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坚持民意5来听——校长接待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注特殊儿童系列活动,融合家校关系,初步形成家校合力共育共赢良好态势。
五、问题及困惑
(一)由于我校自2018年以来共有117位青年教师入职,为此,快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是当务之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也希望各位教研专家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
(二)虽然学校能快速将“双减”、“五管”等政策落实到教学改革中,但部分家长的育人理念不能适应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对回家后的实践性、生活类等非书面家庭作业认识不到位,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三)虽然学校开展了“1+1”课后服务工作,但由于129个教学班课后服务第一课时的课业辅导不能同时有语文、数学教师进行作业辅导,第二课时素质拓展也不能同时有综合学科教师或外聘专业师资进行特色发展,课后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在区教研中心团队的引领下,我校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聚焦作业教学改革和强课提质,勇于积极探索,全面推动思想升级、行动升级、效果升级,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